常言道:“千金难买老来瘦,老人越瘦越健康。”但老来瘦真的如同传言般对老人身体健康存在巨大好处吗?
在临床诊疗中我们发现,出现消瘦的老年患者,往往伴随乏力、行动能力下降等诸多影响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现象,同时,这些患者往往骨骼肌含量不足,肌肉质量指数低于正常值,存在肌少症。
当老年人感受到肌肉力量明显下降,行动速度减慢,握力下降,容易跌倒,食欲下降,体重大幅减轻时,就需警惕肌少症的发生。
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老年综合征,其特点是伴随着年龄的增加,人体骨骼肌质量和强度进行性、全身性丧失。长期卧床、久坐,长期酗酒吸烟,膳食摄入能量、蛋白质及维生素不足,以及原有慢性疾病、某些药物治疗等因素均可导致肌少症的发生。
在生活中,无法判断自身是否存在肌少症风险的老年群体,可以通过指环试验进行自我检测。
如李爷爷所示,将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合为一个环,环绕小腿最粗处。如小腿最粗处比指环细,提示小腿围偏低,存在肌少症风险。
出现肌少症,我们应该
1.
加强营养摄入,无肾病或其他特殊疾病的老年患者应增加蛋白质摄入,每日吃一个鸡蛋,可以加蛋清,喝一杯牛奶或酸奶,吃100g瘦肉或150g鱼虾。
2.从中医营养角度出发,可以选用有
调肝脾肾、补脾易胃、补气血功效的食药物质,如山药、大枣、黄芪、党参、枸杞子、牡蛎、百合、黑芝麻等。
3.日常饮食中可增加有
健脾增肌功效的食物,如小麦、粳米、栗子、胡萝卜、藕、牛肉、鹌鹑、葡萄等。
4.结合身体状况逐步
增加适宜运动,选择低强度运动方式,抗阻运动、有氧运动和平衡运动相结合,有助于改善躯体功能,加强肌肉质量。
部分老年朋友在发现自身存在肌少症风险时,喜欢选择保健品进行干预,但市面常见的保健品大多无增肌功效,且会增加经济负担。出现肌少症的老年群体应及时就医,存在进食受限的老年群体应及时至营养科进行运营风险筛查,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理的功能性营养素,帮助机体保护肌肉,降低骨骼肌消耗,比保健品更有性价比。
现临床常用功能性营养素:
1.分离乳清蛋白:可促进肌肉合成,提升免疫力,并且适合乳糖不耐受的中老年人群使用。
2.HMB:可预防肌肉消耗,能帮助长期久坐、卧床的老年人维持肌肉量,降低机体蛋白质的分解代谢。
3.ω-3不饱和脂肪酸:可延缓衰老引起的增龄性骨骼肌的流失,降低老年人肌肉减少症发生。
如果您是肌少症风险老年朋友,存在进食受限或出现大幅体重降低,可至我院临床营养科进行咨询,我们为患者提供个体化食养方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