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针灸是针刺和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。就是将毫针刺入腧穴,等到得气以后,给予适当的补泻手法进行留针,然后将艾绒放在在针尾上,点燃以后进行施灸。通过艾灸与针刺强有力的渗透,直接影响病变部位,它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针、灸并用方法,具有温经通络,散寒止痛,行气活血的功效。
今天,济南市机关医院治未病团队马鞍山门诊为您讲解——温针灸特色技术。
1. 理论基础
针刺作用:在针刺刺激下,通过纠正气血运行障碍,改善气血运行障碍,从而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。
灸法作用:灸法是用易燃的艾绒等在体表经穴或患病部位进行灼烧、熏烤,借助药物温热的刺激,通过经络的传导,起到温通气血,扶正祛邪作用。艾灸疗法作为我国传统的中医外治法之一,《医学入门.针灸》中也有记载:“药之不及,针之不到,必须灸之。”
现代研究:温针灸的原理是使艾灸的热力沿毫针针身传达到体内,通过温热及针刺效应,人体机体内会发生一个从外周到中枢各级水准,涉及神经、体液许多因素,包括致痛和抗痛对立而统一复杂的动态过程,以达到抗炎症,促进炎症消退和血液循环,降低神经兴奋性等作用。
2. 应用范围
气虚阳虚怕冷喜热的腰痛。
3. 注意事项
(1)温针灸要严防艾火脱落灼伤皮肤。可预先用硬纸剪成圆形纸片,并剪一至中心的小缺口,置于针下穴区上。
(2)点燃艾绒时,应先从下端点燃,这样可使热力直接向下辐射和传导,增强治疗效果。
(3)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,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。